I导读:宋柏杉老师的名字,相信很多读者已经不陌生了。是的,他就是那篇超过十万次阅读的文章——“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的作者。参加过2015年经方论坛的朋友也一定会记得,在宋老师讲完“从广义少阳病证治谈中医根本”后,全场800人全体起立鼓掌致谢的场面。
中医书友会的编辑都是有心人,遇到这样一位深读经典指导临床的中医执着者,怎么可能不去追寻和深挖呢?在历经几个月时间,编辑用真诚邀请到平日诊疗工作已经非常繁忙的宋老师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访谈,请他分享了自己的学医之路所遇到的坎坷与迷茫。同时,中医书友会也邀请到宋柏杉老师在近期登录我们的在线讲坛,系统地跟临床中医师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临床心得,让我们也能在临床中面对常见、甚至复杂疾病时从容不迫。宋老师课程的具体内容,还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医书友会后续招生信息(就在这几天,不要错过哦~)。
点击链接,再读一遍吧!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精彩荐读)
我的医路故事
各位灵兰中医书友会的同仁大家晚上好。承蒙王超老师的盛情邀请,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我行医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和走过的路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不同的路径。这和你所经历过的事情、和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处的医疗环境都是密不可分的。
少小启蒙——父亲逼着我们背诵《伤寒论》
我生活在一个具有中医氛围的家庭里面,因为父辈们都是中医,所以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中医。记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带着我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到了初中的时候就开始背诵《伤寒论》。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背诵不下来,我们就要挨责罚、挨打的,所以我的性格就有些叛逆,从心里上就开始抵触。尽管如此,每天迫于压力,还是有嘴无心这么背诵着,但是从心里上暗暗地下了决心,发誓长大以后绝不当医生。
小的时候看小说觉得警察叔叔抓小偷特别有正义感,而且小朋友之间玩游戏呢我也常常扮演警察,也十足的过了一把瘾,用现在的话来说呢,当警察特别的酷。一转眼到了高中毕业,高考结束后,自己踌躇满志,觉得自己考的很不错。可是呢同学们陆续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我还是没有。到快开学的日子了,我就以为自己落榜了,心里很是沮丧。大学快开学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阴差阳错的我还是考上了医学的院校。不管怎么说,尽管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有学可上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于是赶紧收拾行装、背着行囊去上学了。
牛刀小试——升阳益胃汤治疗反复低热
我这个人属于干一行爱一行的人,于是就努力学习,我们当时学的是五版教材。碰到一个食堂里的大师傅,他感冒了,吃了很多的药物始终发烧,发低烧,不好。每天打饭那都看到他很不舒服的样子,一直观察了十多天,都是这个样子。我就问他大致的情况,他说:“感冒了,吃了很多药都不好,针也打了,一来气什么药都不吃了,忍着。”可是每天低烧,面色惨白,非常不舒服、身上还疼,后背拘紧不适。其实那时候一方面是好奇,另外一方面有恻隐之心,见到病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我就跟他说:“要不然我给你开个方子?”他说:“我吃了那么多人的药都不见效,你要想试你就试试吧,你给我开一个。”我就想起了东垣的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出自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这个方子主治就是“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燥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于是,我就照猫画虎的开了一副,再去打饭的时候看到那大师傅,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你开的药太灵了,吃下去不久,我就伸开腰了,也不那么冷了,胃口也好了。”至此以后他就到处的宣传,于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就有了实习,或者说练手的机会。
再显身手——镇肝熄风汤治疗中风先兆
有一次放暑假开学,我们家因为住在很偏远的一家小山村,要走五十公里左右才能到达火车站,在火车站的旅馆要住上一晚,第二天才能坐上车走。晚上没事呢,我就和旅店老板(是个老头)聊天,我看到他吃饭,吃一口饭就呛,呛的眼泪都出来,很是不舒服。我就跟他聊,我说我是学医的,我可以给你看看。老头说:“那好啊,你赶紧给我把把脉。”我就给他把了把脉,当时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这个病,是最早看的么。他的左手的脉弦硬,非常的有力,上冲的厉害,可是到了寸上就明显的沉了,我观察一下舌呢,舌也是比较紫的。我就告诉他:“你的问题应该是出在脑子里了。”那时候最先进的仪器也就是CT了,我告诉他方便的时候去检查检查头部,然后我就给他开了几付药,当时开的是镇肝熄风汤的原方,嘱咐他说:“如果管事呢,你就接着吃。”这样呢第二天我开学就坐上火车走了。
转眼之间放寒假了,下了火车再次我又住进这个站前旅店,结果老头见到我,就像突然见到亲人的感觉,说:“你可回来啦,我去医院检查啦,果真发现脑子里有血栓形成,吃了你的药很快就不憋了,现在吃饭也很顺畅,大便也很顺畅,心情也好多了,赶紧告诉老伴炒两个菜,我们边吃边聊。”那个时候食物不象现在这么丰富,大冬天的能吃上两个炒菜已经算很奢侈的事了。
几个病例的成功,自己心里也觉得美滋滋的,逐渐有点飘飘然了,加之学习了大学本科五版的教材,自觉胸有成竹了。对于我父亲的那一套五运六气,看季节、看天气开方,动不动就《伤寒论》颇不以为然。加之从小就养成了叛逆心理,可以说当时对五运六气这种提法,还有《伤寒论》我的心理上就是抵触的,虽然当时也能够背诵下来。
初行迷茫——用中医内科的方法治不了病
毕业后到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小医院工作,陌生的人,那时候办公环境绝没有现在的豪华,四个大夫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别人都是老大夫,人脉也熟,进来一个患者奔着老大夫去了,进来一个奔着另一个老大夫去了。我整天只能坐冷板凳,心里很是不爽,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感冒的人来找我开点西药,我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劝说,死说活说的让人家吃点中药,人家终于同意了,说:“那你给我开两副试试。”于是我就仔细的分型,详细的辨证,反复的琢磨,终于开了个方子,走了。心里还嘀咕着,这个等啊、那个盼呐,就等着患者来复诊,终于过了两天这个患者还真来了。
当时开的方啊,很可能是我辨证不准,也可能是我急于求成,有时候越想成功,可能成功越难。患者一进来我就问:“你吃我那药怎么样?”患者丝毫的不给我面子,说:“你还是给我打打针吧,你开的药屁事没管。”一个不管事也就算了,后来接连有两个患者效果也不明显。于是我就有点胆怯了,以后再也不敢苦劝患者吃中药了,陆续也就开始开输液、开西药了,然后自己躺在宿舍心里头也嘀咕着,以前治好的病是不是都是蒙的?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撞上了,现在终于撞不上了,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甚至都开始怀疑中医了。
回归经典——从小柴胡汤开始,重拾《伤寒论》
到了年末回到了家,倒头便睡,因为心情也不好,父亲看到了就过来问我,说:“怎么了这是?”我就实话实说,我说:“中药不管事,治好了也是蒙上的。基本都是,我认为大多数都是骗人的。”他老人家笑了笑说:“你别泄气,你们的书我都看了,写的不错,但是要是面对临床呢还是差一些火候。”于是他就问我说:“你还记得《伤寒论》么?”我说:“我记得,但是我不会用,这是一。再一个我觉得那个药味太少。那么几味药也不敢用。”他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把思路转换回来,明天早晨门诊开门,来患者你就开一个,你就仔细的想《伤寒论》里面的条文,另外我就先给你讲讲四时外感致病,春温、夏暑、秋燥、冬实,四时外感各有不同,你按这个分一下思路。(详细的不在这里讲了,今天)”
后来了个患者,患者情况我一看,他的症状都符合小柴胡汤证,于是我就把方子开了。我父亲在旁边看着,开了这七味药我总不放心,我在那里犹豫着,还想加点啥吧,因为有前面失败的教训,又不敢。父亲看到了我,开完了方,就说:“你既然开完了就去开药吧。”我心里很嘀咕着,于是我说:“那就开一副吧。”这个药呢就开了一副。患者呢,实际心里也是不太放心的,由于是我开的方子,于是也拿上药就走了。那时候的药都是回家自己煎去。第二天一大早,又过了一天吧,患者就来了,说:“那药真灵,吃了一顿就好多了。”说药太好了,于是这样一来二去,我逐渐就找回了信心。
身在基层——患者用生命成就了我的医术
那时候父亲治疗外感,大多数就开一副,最多的开两副,因为农村人都很穷,虽然几毛钱一副中药,但是农村人穷,药再便宜他也吃不起。于是我的信心逐步就树立起来了,不久父亲突然的去世了,我很伤感,加之别的原因呢我就回家了,专门经营门诊,并且一边临床,一边研读着经典,挽救了很多危难的患者。
有一个王姓的患者,60多岁,他们家里比较有实力,临近春节的时候发病,当时请了好几个大夫去看病,我是最后一个去的,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大家伙说会会诊,因为前两个大夫在那里给治疗了很多天,先介绍介绍经验,介绍介绍治疗经过。有的人说是“肺气肿”的、有的人说是“冠心病”的,反正他们给治疗了很多天也没有效果,人也没死,我是最后进去的。
大伙看到我说:“让小宋发表一下意见。”我观察了一下患者,听了听,用听诊器听了听,然后又把了把脉,我沉思了两秒,说:“还是你们说吧,毕竟诸位谁都比我有经验。”后来一个姓王的主任说:“我们都治了好多天了,也没什么效果,你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说:“我判断这个人啊,是个心梗。”所有的人目光齐刷刷地盯住了我,沉默了一会,后来那个主任说:“既然你判断是心梗,就你治吧,我们走了,喝酒去了。”家属给炒菜到另一个屋里去喝酒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在这治。
哎呀我说那就试试吧,只能硬着头皮往上上了。当时这个患者脸色铁青,冷汗淋漓,时值腊月,他敞开胸,不停地用手打开棉袄,棉袄扒开来用手指甲把胸脯这块挠的一道一道的血痕,说:“热,热,快把这给我掀开”,就要把胸掀开。把了把脉,他的脉是沉迟结代的,于是我果断地给他用了薏苡仁和附子研粉,让他冲服,然后又开了汤药,汤药的方是人参四逆汤,加上吴茱萸。一边让把这面研了冲下去,另一边让赶紧熬着药,把药熬好了迅速让患者喝下去。别人都喝酒去了,我也没心思喝酒,自己也感觉压力挺大的,于是我就在那看着,边聊天边看着他。这个药喝下去大概过了40多分钟,患者就逐渐逐渐地平静了。经过后续又辨证地调理,这个患者就好起来了,后来就能参加农村的体育劳动,就没有问题了,又活了几年,最后因为别的病去世了。
时隔不久,又一个刘姓患者,60多岁,这个患者在承德市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诊断为心肌梗塞,经过西医治疗没什么效果。那时候的医院不像现在的医院,这么多治疗手段,可以什么放支架啦、搭桥啦,那时候医院也很客观,认为你不行了,就不救你了,让你回家等着行了。他们雇了个小救护车,记得那个救护车很小,就把患者送回家里,家里边呢把棺材也准备好了,终老衣服都穿上了,躺在炕上等死。
这家人为什么不找我看病?是因为他们老一辈可能和我们家有点恩怨,一直以来从来不找我们看病。事情到这种地步了,他们商量好了,决定要找我试试,于是还把村长都找去了。他儿子找到我,说明了情况,怕我不去,还特意地说如果死了跟我没什么关系,说:“我们都把村干部找去了,给作证,你就去给治就行。”其实呢,我并没有犹豫,背上急诊箱就去了。
经过检查把脉,问情况,然后和家属谈谈,这种情况必须跟家属说明,我说:“你们要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咱们就试试,如果是你们说想让我给治好他,我还真没这个能力。”大家一致意见就说:“这你就放心吧,你这药吃完了就算死了跟你也没关系,也不会埋怨你的,我们给装棺材里埋了就完了。”于是有了病人的底之后,我就果断地开了处方。
当时呢患者就是左胸疼痛,大便数日未解,于是我果断地开了大黄附子细辛汤,剂量我开的是挺大的,在这里就不讲了。赶紧嘱咐家属熬,我就在那看着,和患者靠着,煮好了之后迅速给患者灌进去。药吃下去大概一个多小时,这个老头呼一下坐起来,把大伙全都吓了一跳,他起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终于上来这口气了。”然后觉得就很舒服,所有的家属也皆大欢喜,赶紧张罗着炒菜喝酒。从这以后,就经常有人找我治疗疑难危重症患者,因为我们这里偏僻,与其说我挽救了许多危难的患者,我倒不如说是很多患者用生命成就了我的医术。
学医感悟——关于中医的传承
在我近30年的行医历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医的治疗只要辨证准确,效果要比西医好得多,在我的母亲被诊断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时候(详情可阅读母亲节特辑 | 我用中医报亲恩),西医说母亲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但通过中医治疗,母亲现在和正常人一样。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不是一个中医医生,不是一个坚定的中医者。也许母亲就不会经过这些疾病的磨难后还有现在这么好的健康状态。通过这些事例,我更加热爱坚信中医。
其实呢,诸位同仁呐,喊我老师,我要说的是真正的老师最多不超过三个:一个是我们的古文和我们的古籍,古代的经典,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老师;第二个老师呢,就是把身体,甚至把生命交给我们、信任我们的患者,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这些人,只有我们把药用在他们的身体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是好转?是痊愈?是患者寄予了我们充分的信任,才使我们有机会来观察疗效;第三个老师呢,就应该是我们在大学里或者在学医的路上启蒙我们的老师。在这里,更主要的,我觉得更要感谢曾经和即将信任我的患者朋友,要说一声谢谢,而且我个人也将为那份信任而尽力终生。
最后关于中医的传承,我再说几句,有一句话叫“非其人勿授,非其真勿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关于中医的传承,你不是学习中医的这块料,就不要传授;如果你决定传授了,最好就要传授他真东西,否则就会害人的,一害了你传给人的医生的名声,第二害了更多患者的性命。因为讲课不是别的,你讲了之后,就有很多人,很多的医者要去实验,这个实验伤害的患者会很多的。
再一个就是一个医学界的发明创造,我个人认为它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它要有理论渊源,我们中医的理论渊源,就是以《内经》、《易经》、《伤寒》、《千金》等;第二点呢你的研究发明也好,要自己经过大量的临床检验,确实有效;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效果呢别人可以复制,如果说做不到这一点,一切都是空谈。
每个人成功的道路都不相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道路,愿我们大家为了弘扬传统的医学,为了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共同努力吧。好的,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中医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