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春夏到底怎么养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由此,我创作了不少论述阳气及如何养阳的微博与博客文章。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阳气是我们的生命与健康的关键,起居、饮食、生活习惯、用药治病等等都不能伤损阳气。只有养好阳气,我们才会更健康,才会更长寿。我在微博里所论所述,皆是围绕着阳气而创作,或讲解阳气的作用,或谈论伤阳的危害,或描述养阳的方法,等等。读者不要埋怨我长篇大论,过于啰嗦,说实话,养阳实在是养生与治病的第一法门,也是唯一法门。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经常有网友问我,如何养阳?现在有了这篇文章,我也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给网友重复讲解了。我希望读者能广为传播这篇文章,让每一位有缘人都能读到它,了解养阳的重要性,从而让自己更健康。希望每一位病友都能重视养阳,让自己早日康复。

网友蝈蝈果果整理了我的微博中关于阳气与养阳的一些资料,并汇集成一篇文章。在此我表示真诚地感谢。感谢他的辛苦工作,也希望我们每一位读到他的整理稿的朋友也能心存感激。

祝福每一位读者都能养好自己的阳气,从而永葆健康,远离疾病。

董洪涛,于南宁,时2015年4月4日天晴炎热

一、阳气对人体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什么是生命?

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是一团源自太阳的阳气。阳气不散,则生命不息。养生,即是养自己机体内蕴的这团阳气,使之不受阴邪而变弱,不因五志过而熄灭。古贤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其根本即在于养阳。因此说,只要阳气养得充足了,生命之火就会持续不息,活到天年亦有可能。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就是要养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寒热要平衡,凉的与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阳气。因此说,阳虚的人当重视养阳扶阳,晨起喝姜糖水,平时少吃寒凉食物;而相火偏旺的人吃些寒凉性的水果反而更健康。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生命是一团阳气,要想生命力旺盛,就要养好这团阳气。人生在世,籍此一团阳气而能有所作为。因此,阳不能妄耗,需保阳扶阳养阳。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生命有阳气,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我们每天饮食而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寒邪伤人,百病之长

健康必需有合适的体温,人有体温,即是阳气所化;而寒邪袭人,最伤阳气。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把伤寒作为百病之源,其因概原于此。寒邪入体,与阳气交争,或正胜而邪去,病体康复;或正弱而邪进,由表及里,而有六经传变。仲景以六经钤百病,探索寒邪致病的规律,亦即阳气在六经不同层次的强弱盛衰。

生命是运动着的,我们的身体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每天都需要饮食,也会代谢出“垃圾”,需排出体外。若身体阳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减弱,则排浊功能会减退,结果就是垃圾蓄积在了体内。若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阳气恢复或脏腑功能正常了,则会把以前蓄积的垃圾统统排出体外。——肿瘤的发生与治疗也正是此理。

◎阳气:升降出入

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则生机活泼,生命不息。阳气在上以散为主,气由内而外散以能舒畅精神;阳气在下以合为主,气由外而内合则能固摄根本。心气在上要软,肾气在下要坚,软则气散,坚则气聚。凡阳气升发无力或气下而不上者,可用咸味以软心。反之,若阳气过升而不降或气上而不下者,需用苦味以坚肾。

有人担心,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不见阳光,会影响健康。一方面,生命是一团阳气,而太阳是阳气的源头;另一方面,太阳每天东升西降,同时影响着我们机体的阳气左升右降。因此,我们要经常晒晒太阳,既有利于升发阳气以顺应天地规律,又能平衡阴阳,升清降浊。久不晒太阳的人,特别容易抑郁,其原因即在此。

◎神足不思眠

俗语:神足不思眠。心主神,神为一团阳气。心气健旺则阳气充足,光明普照,精神不减,不眠亦不累。而心气不足之人则神气衰弱,晦暗不明,自然昏昏欲眠。我观察不少痰湿偏盛之人多易入睡,且能久睡。有人开车等红灯时竟然已经睡着,有人头落在枕头上三秒钟就发出鼾声,这都是阳神不足而阴霾弥散的反应。

 

◎阳气能固摄阴津

若周身一处阳虚失于固摄,则一处会汗出,是为虚汗。这是汗出的另外一种情况。阳气内扰而汗出,需敛阳;阳气不足而汗出,需养阳。阳加于阴谓之汗,因此治汗的关键总在治阳。抓住阳气的虚实盛衰与六经部位,即可抓住汗症的本质。推之,汗症需治阳,疼痛、痒麻、功能障碍等不适亦当如此。

阳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一网友说的非常好:

“阳虚是现代社会成年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众多男性耗损过度、饮食不节、压力山大、四体不勤,所以脾湿不化、肠胃积弱、虚胖难抑、畏寒惧热。许多女性爱美虚荣、衣不蔽腹、盲目减肥、多食寒凉,是故气血不调、寒邪经痛、子宫肌瘤发病率暴增。”

二、阳气与治病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就是生命,正气也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若为了治病反而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有人问,后头某处能摸到皮下有数个肿块,怎么回事?我说:周身凡一处阳气不到,即一处阴浊痰湿水饮等凝滞,或聚而成肿块,或为增生,或为结节,或成肥胖,或为囊肿等等。针刺能通阳,因此,凡阳气不到之处,都可针刺局部以引动阳气到达此处。况且,还可用灸法以扶阳。针灸合用,阳气宣畅,阴霾自散。

有人检查发现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阳化气,阴成形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或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中药,或用针灸,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再者,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当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则为血络,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红,在内则为肿块、增生、诸痛等。预防血瘀不仅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汤药,更需重视养阳。使阳气充足并宣通,则气能化,血能散,经络通畅,自然不至于留瘀。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针灸,特别是逢盛夏用灸法,最能扶阳逐寒,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阴盛阳虚,多三阴病证

阴盛阳虚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阴病证。一方面阳气内虚而升发无力;另一方面阴寒痰饮湿浊等既蒙蔽又伤损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持续下降。动能升阳,像这类的病人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并重视健康的生活饮食起居,使阳气振奋起来,慢慢地可以气化掉一部分阴浊。若能以艾灸扶阳,则效果更好。

头位于身体最高处,得阳气最足,亦最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因此,平时养生当重视头部避风保暖,天冷或风大则需戴帽子。头发不仅能散去头部的郁热,亦是保护头部阳气的天然屏障。若已经外感风寒,则不建议马上理成短发,因为骤然理成短发则头部屏障减弱,风寒邪气更容易侵袭,反而会加重感冒。

 

◎经常感冒-灸法扶阳最好

有网友问:抵抗力差,经常感冒怎么调理?从中医来看,所谓的抵抗力即是阳气的卫外功能。阳气旺盛则卫外功能强,邪气被抵挡在体外,因此不容易感冒。若阳气卫外无力,外邪侵袭导致营卫失调,即易反复感冒。扶阳气用灸法最好。可经常灸大椎或身柱穴,能鼓舞督脉阳气,提高人体抵抗力。大人小儿都可用灸。

◎阳气的旺盛程度决定着体质的强弱

不少年轻人体质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则或学业较重,思虑过度;或工作压力大,焦虑紧张,导致脾气暗耗,后天之本失养;二则不肯早睡。阳气夜则归阴,与阴相交,为第二天阳气升发积蓄力量。若过度熬夜,阳气不能交阴,则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

◎异常汗出,必是阳扰

周身各处若一处阳气所在,则一处能正常汗出;若一处阴阳失调而阳气自内扰动,则一处阴津外泄而汗出不止。有人只见头汗出,是阳气扰动于头;只见手心汗出,是阳气扰动于手心;只见胸部汗出,是阳气扰动于胸。总之,凡异常汗出,必是阳扰。先要判断阳气所在的病位及六经层次,心中有数,自能手下见功。

◎精神异常,扰动心神

临床曾见有病人妄见妄闻,如有神灵。从中医来看,这是肾水不固,其中内藏的相火升浮于上,扰动心神,因此表现为异常精神。其治需收敛浮火,使归于肾水之中。可用从阴引阳法,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并且趁夜晚服药。则阳根系于下而不能上脱,正如夏至于阳气最旺时一阴初生,天地之间翕然从其阴。

◎诸疼痛,需温畅阳气

对于关节急性疼痛,医生往往建议冷敷,说可阻滞血流,缓解局部肿胀疼痛。中医认为,凡诸疼痛,皆属气血不通。热则气血流通,寒则气血凝滞。因此,凡诸疼痛用汤药内服外敷或针灸,总需温以通畅阳气,行气活血,而不是相反。若滥用寒凉,虽有暂效,但寒气留滞,气血难行,渐成瘀血,反致痼疾,缠绵难愈。

◎皮肤疮疡,汤药与灸法合用

皮肤疮疡等多属皮下郁火,其治当清泻郁火,不妨汤药与灸法合用。艾灸能拔毒、散火,兼可回阳,使皮下郁火随艾火而散去,其功甚大。且艾灸温暖,绝无伤损中焦阳气之虞。皮肤疮疡诸病虽见热痒红肿,但切忌滥用寒凉,易致生化乏源,反会使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变证丛生。若能配合针刺以调气祛邪,更可收效。

我治疗青春痘、各种疮毒或外伤引起的伤口不愈合,多取身柱大椎穴。身柱善治痈疽,疮疡,能促进创伤的皮肤愈合,与大椎配合,效果更增。寻究其理,身柱横平肺俞,肺主皮毛。且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元阳,主生发生长。大椎为手足三阳之会,阳气最旺。此二穴能通畅周身阳气,阳气宣通,诸疮自愈。

◎阳衰昏迷,可重剂扶阳

我曾在某西医院ICU会诊一老年患者,肺癌术后一个月,一直陷入昏迷,且身体越来越虚弱。为防止病人躁动,医生反复用镇静剂,见病人生机渐失,应家属要求试试中医。诊其脉沉弱无力,四肢苍白无华,所幸足太溪脉尚可。这是阳气衰微,神识无所归依了。即处以重剂扶阳抑阴汤药,并嘱停镇静剂,三剂而苏醒。

若室内有垃圾,我们往往先把垃圾收集起来包好,回头再扔出去。而在扔出去之前,绝不会把垃圾袋刺破,则垃圾容易泄漏出来。同样的道理亦适合于肿瘤的诊治。任何肿瘤都是机体的“垃圾”包,等阳气健旺时多可自动排出体外,而且不需要人为干扰。若用钳子把垃圾包捅个洞,去研究垃圾的性质,此法不属高明。

◎大病久病初愈,三穴针灸调理

大病久病初愈时,虽然病症消失,但脏腑尚且脆弱,气血有所不足,此时可用针灸调理。一般情况下可取大椎、陶道二穴,能扶督脉阳气,增强全身抵抗力;足三里能开胃进食,兼可补益中焦,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以上三穴可针可灸,都有效果。尚需注意调节饮食,避免风寒,起居有常,节制性欲,则正气渐可恢复。

◎针刺为什么能治病?

人身有脏腑、经络,经络中流通着经气,内连脏腑器官,外络肢节皮肤。经气即阳气。一针入体,即能引起阳气,或通达远端,或绕于局部。阳气为机体的生命活力,阳气所在,即生命所在。不管病症是寒是热,其邪是风是湿,阳气来复则阴霾自散。因此说,针刺不仅能愈小病,亦可治大病重症。

针灸时,病人与医生都要用心。医生的心、病人的心要合在一处,一起为康复而努力。医患的意念要相通,因为意念即是心神,也是一缕阳气。心神到则阳气到,阳气到则诸阴浊滞塞自然疏通。若患者针灸时玩手机、聊天、胡思乱想;医者心不在焉,则针虽到而意不到,意不到则气不行,邪气不退,治病效果必差。

◎肚脐隔附子灸法

肚脐隔附子灸法,能借附子与艾火之力以温通阳气,更兼细盐引入肾中,能固摄肾气。此法我常用于治疗各种阳虚诸损病证,如水肿、肿瘤晚期阳气虚惫、阳痿、早泄、精子活力或数量不足、阳虚不孕等等。凡久病入肾,或肾气已虚之证,都可用之。

病重者可重灸至数十百壮。阳虚者亦可于夏至前后施灸,能改善体质。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能治疗阴寒冷痹诸证;艾灸亦能扶阳抑阴。凡三阴体质,即阳气素虚之人最适合于夏日扶阳。肚脐隔附子灸法甚好。

其法:生附子适量,研极细末,加白面少许调匀,用黄酒调成一元硬币大小的薄饼,中间扎数孔,晒干备用。可先用细盐填满肚脐,上盖附子饼,再用绿豆大艾柱施灸。

◎老人手掌发红,阳气外泄

或问:老人手掌长期发红是什么原因?左右脉也都浮而有力,需要治疗吗?人的一生可按五行分析,少儿时属木,阳气升发,脉弦浮;青壮年时属火,阳气外散,脉浮大;老年则属金,阳气内敛,脉沉缓。若老年人阳气不收敛而反外浮,则手掌易见发红,这是阳气外泄的征象。此时需用汤药或针灸以助敛藏相火方好。

◎意念所到,通阳祛病

若身体某处有所不适,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意念放在痛处,或用手去按压局部。意念由心所主,心神是一团阳气,意念所到,阳气即到,因此意念有通阳之功。按压亦能刺激经络皮部,引动阳气以宣通于局部,按压亦能通阳。身体任何部位若有阳气不通,此处即会出现不适,按而压之,意念贯之,有助于通阳祛病。

◎一切肥胖皆是寒湿瘀浊堆积而成

李可老中医认为:一切肥胖皆是寒湿瘀浊堆积而成。在我看来,阳虚是肥胖的根本原因,胖子多属阳虚体质:阳虚不能化气,则阴浊内滞,聚而成形,即是肥胖。而肥胖又会影响阳气的宣畅,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中风、肿瘤等疾病。因此说,扶阳是治疗肥胖的根本原则,阳气一足,则阴浊自散。

◎大病康复,扶阳为主改善体质

大病康复,一方面需及时治病,这是治标;另一方面要改善体质,这是治本。治病不能只依赖手术或西药,亦可以用中医,或服汤药,或者针灸,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改善体质则需以养生为主,饮食、情绪、运动、起居等都要配合起来。归结到底,所谓的康复,就是把人体的阳气扶起来,把郁滞于体内的阴浊排出去。

三、怎样呵护自身阳气

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但为了健康长寿,为了享受人生,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健康长寿

一则要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二则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即使遇到挫折与失败,也不放弃对快乐的追求;

三则经常有意识地哈哈大笑,这会让心气充盈,让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

四则忘记所有不快。

人与天地相应,天地阳气变化,人亦应之。春则阳升,人体阳气亦升,是为木;夏则阳浮,人体阳气亦浮,是为火;秋则阳敛,人体阳气亦敛,是为金;冬则阳藏,人体阳气亦藏,是为水。土为中气,为阳气升浮敛藏的枢纽。因此,五行代表的是阳气的五种变化状态。五行需活学活用,切不可把五行拘泥成五种物质。

人身阳气与自然界相通,上午升发,午后收敛,至夜则藏。调理之法,上午要帮助阳气升起来,古有大小阳旦汤,以升阳为主;下午要帮助阳气降下去,古有大小阴旦汤,以敛阳为主。若上午发热,多是阳气过升,需适当敛阳,白芍其作用在此;下午发热多属阳气不降,需助阳气之降。比如,日晡发热即需敛降阳明。

◎春季养生

生姜其味辛性温,能升阳出阴,宣畅阳气,祛五脏六腑的阴浊。逢春则天地之间阳气升发,正合乎生姜之性。早晨太阳升起,正对应于春天,因此,春天的早晨最适合于用生姜。晨养一日之阳气,春则养一年之阳气,善养生者,此时可晨服生姜红糖水,借生姜以升阳,用红糖以养血,血足阳升而肝气自然舒畅。

木主升发,应之于一年是春天,应之于一天是早晨。木气要升发,就必需得水中阳气,温而能生。因此,养木气的关键是温,而绝不是寒。比如,早餐需吃温暖的,而且要吃温性的食物,这样才能把一天的阳气升发起来。若喝凉水,或吃寒凉水果,或吃生冷,久之必然损伤木气。木之生机一旦不足,则健康必然受损。

每次喝水以三口为限,需饮温水,慢慢吞咽。因为水性阴,入于胃中,要脾阳运化,才能把水饮气化成身体需要的精微物质,然后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个过程都需要阳气的气化,否则喝水太多,或水太凉,阳气无力气化,则水入体而成饮邪,留滞胃肠,反成病患。

◎夏季养生

有人问,夏天阳气外浮而内阳虚弱,不能喝冷饮,那什么时候可以喝冷饮呢?为了维持健康,人体要保持相对恒定的正常体温。而冷饮入腹,即需阳气努力工作,以气化寒湿,变成饮食精微。若素体阳虚,气化功能不足,冷饮中的寒气或许留滞于体内,即成病邪。因此说,若属阳虚之体,什么时候都不建议喝冷饮。

按天地规律,夏至前后人体阳气最浮,内阳最虚。因此养生需注意,

一则忌食生冷、油腻,忌过饮冰冷饮料、啤酒,以免伤损中阳;

二则不熬夜,能使身体阳气平衡,以平缓度过夏至;

三则情绪平和,勿使七情过激。

对于素体心气或心阳不足之人,若熬夜看球,大喜大悲,一惊一诧,则心之阳气被扰,最易出现意外。

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因年龄、体质以及四时不同,其要求亦不同。年轻人及体质健壮者不妨多运动,或者做些对抗性运动,大汗淋漓亦不要紧;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则不建议做对抗性运动,运动不可过强,以后背微微汗出为度;冬天人体阳气敛藏,需减少运动,以免扰阳;夏天阳气外浮,最适合于运动,有利于通阳。

◎秋季养生

秋末又是葵花籽丰收的季节。向日葵每天逐阳而转,又名向阳花,其得阳气之最旺,可知矣。葵花籽内蕴太阳之阳气,可补身体之阳虚。或炒或烤或生食,能辅助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症等,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对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因于阳虚者皆有良效。寒冬时节吃点葵花子,能让心情充满阳光。

◎冬季养生

冬天要养阴,养阴即是养阳气的敛藏,勿扰动阳气。冬天阳气得藏,则来年春天必然升发有力。

冬天藏阳之法: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需注意保暖;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减少洗澡次数;早睡晚起;使志意收藏,勿过思过虑;吃些滋补肾阴的食物;若属肾虚,可适当服补肾膏方。

冬天养生的唯一要求是让阳气敛藏。

从小雪开始,六气变为太阳寒水;四季亦属冬天,此时由肾主时。肾为水脏,内含先天精气,化为肾阴肾阳。冬天需养肾,养肾即是滋养肾阴,并敛藏肾阳。二者其实是一回事:肾阴充足则阳气易于敛藏,阳气敛藏又有助于肾阴充足。善养肾者,生活饮食起居等行为皆当合于冬天的特点,不妄动、妄耗、妄浮阳气。

冬至一阳生,冬至后养生,重在养阳气之升发。我在《选择中医》里提出可适当服些四逆汤。但若遇暖冬,阳气本已宣散,若再扶少阴之阳,阳气过动,反不利于健康。可在四逆汤中加些养阴之品,如熟地、核桃仁、枸杞、当归、大枣或羊肉等,都可于阴中求阳。冬至后45天方是立春,此段时间内都可用此法养阳。

◎喜卧-阳气不足、湿浊内滞

有的人总喜欢躺着,自认为“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歪着,歪着不如躺着”。其原因有二,

一则阳气不足。阳主动,阳足则神足气足。试看孩子往往活蹦乱跳地,而不喜欢躺着,即是其阳气充足之象。阳气虚弱了,阴就胜过阳,阴主静主卧,且精神萎靡不振;

二则湿浊内滞。湿为阴邪,湿重的人往往懒惰而喜卧。

现代研究发现,运动能减少患癌的风险。运动的好处很多:有效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持体型,防止肥胖;改善消化及排泄机能;排除不良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防癌大有裨益。运动能益五脏: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藏相火;心主神;肺司呼吸,若五脏阳气通畅,自然不生癌症。

◎心肾阳气

心肾皆含阳气。在心则内含君火,为一团明亮的阳气,养心即养阳:调和情志,远离怨恨恼怒烦等五毒,则心能主神,而五脏六腑阳气皆宣通无碍;在肾则内蓄相火,为一团温暖的阳气,养肾亦即养阳:晒晒太阳、适度运动、饮食温暖、按时睡眠、热水泡脚等等都可养肾。肾阳充足则温煦得力,气化正常,自然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藏相火,主生长、发育、生殖。善养生者,需重视养肾。天地阳气生长化收藏,以冬为藏,应之于肾,因此冬天最好养肾。推之,每天都有阳气的升降浮沉,夜半阳气收藏,以应一年之冬天,亦与肾相应,故晚上养肾最好。以农历月来看,月晦时阳气最为收敛,应之于肾,故月晦需养肾。

脊柱是人体阳气的中轴;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主宣通卫气,固表祛邪;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皆与相应的脏腑相互通贯。小儿稚阳之体,皮肉浅薄,且经络敏感。小儿捏脊可以有效地刺激督脉与膀胱经,既升提阳气、扶阳抑阴,又平衡脏腑、舒畅气血,对于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并预防疾病极有好处。

活人有阳气,只有活人才有经络,经气亦属阳气。阳气喜暖而恶寒,温则经气行,寒则经气滞。艾灸能温阳,经气得灸火而宣通;热性刺激方法都有一定的温通经气效果,如激光针、热敏疗法、火针等;相反,寒性刺激会阻滞经气,比如冷敷、寒气吹刮、注射冰冷的药水等等。经气通畅则正气旺,经气滞塞则易生病。

◎四时各有阴阳升降:

春夏阳气升,阴气降;秋冬阴气升,阳气降。人居天地之间,春夏养阳,是养阳气的升发,人体阳气要随春夏升起来,因此要用温阳升阳的方法,需桂枝、黄芪之属;秋冬养阴,是养阴气的升发,人体阴气要随秋冬升起来,(阴气升则阳气降,本是一回事),故需敛阳潜阳,需生石膏、熟地之类。

◎纵欲危害健康

俗云“色字头上一把刀”,极言纵欲对健康的危害。肾藏精,纵欲泄精伤肾,初则阴精亏于下而见腰膝酸软、精力不济、小便无力诸不适,久则阳气浮于上而成精神恍惚、头眩耳鸣、疲乏嗜睡、记忆力下降诸症,其患多不可胜数。治疗此病必先安定其心,以稳精宫,再思补肾,滋阴于下以固根本,敛阳于上以防暴脱。

◎年过四十,阳气渐虚,需开始重视养生

年过四十,阳气渐虚,需开始重视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逢夏季,养阳可用灸法。灸火能升阳、扶阳、温阳、养阳、通阳,其功甚大。可根据体质、病症选择合适的灸法、疗程及穴位。比如,久病大病可用艾柱直接灸,而小病或养生则可用艾条或艾盒温和灸。养阳还要注意避寒,并需忌过食生冷。

我主张每个人都要养好自己的阳气。但有人说:反正都是活一辈子,何必这么谨慎,寒凉的照吃也不怕。持这种观点的人暂时还没有生病,没有体会到生病之后的痛苦与折磨,因此敢说大话。一旦罹患病痛,千里万里去求医时,我相信病人一定会管住自己的嘴。忌口对于各种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

◎日夜作息养生

天地运动变化产生阴阳,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阳则精明神聪;阴则幽潜沦匿。白天阳气伸张,我们运动、工作、学习、思考,都是阳气主事;夜晚阳气收藏,要入静安眠,不妄作劳,让阳气休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生命状态的日夜变化亦即天地阴阳的运动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病。养生治病都需从此处着手。

◎饮酒要适量

逢年过节,或时有亲朋好友相聚,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起来。酒属粮食的精华,内含阳气,因此,酒能通阳,阳气宣通则周身舒畅,喝酒的人喜欢这种感觉;酒能使心阳妄动,心主神,神动则精神亢奋;心主语言,心阳妄动则说话增多,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如耍酒疯等。因此说,饮酒要适量。

我不主张多喝牛奶,包括各种牛奶制品。养生即是养阳,阳气即生命,而牛奶性偏阴寒,会伤损阳气,不利于养阳。有人说,那把牛奶加热了再喝应该没问题吧?牛奶寒凉是不是因为牛奶一般是从冰箱里取出直接饮用的。凡物的寒热温凉属性并不因加热而改变,温度的升高只是补充了一些热量,但牛奶的寒性仍在。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何为生命?即是一团阳气。艾灸能扶阳养阳,最适合于养生保命。常用的艾灸穴位:足三里,能健脾胃,补中气,通经络,和气血;神阙,可温通元阳,健旺中焦;气海,能补肾气,暖脾阳,强壮先后天之本。一年四季都可艾灸,每次选一两个穴施灸,久久坚持,有祛病、养生、延年之功。

◎立冬可艾灸

有人问,立冬之后阳气要敛藏,那还能艾灸吗?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冬天还有月亮的圆缺变化,还有每天的阳升阳降,艾灸能扶阳抑阴,有助于使每个农历月以及每天的阳气升起来。再者,艾灸能改善阳虚阴盛的体质,能缓解病痛的折磨,可预防感冒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说,艾灸随时都可以做,冬天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