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黄帝内经09:如何防止流感这类疾病病(八风、八邪)伤人

最近流感盛行,也遇到好几例流感治起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好,也想知道到底如何才能预防这个病。

思路遇到瓶颈,于是我再次翻看黄帝内经。

继续读的黄帝内经原文,读的有点龟速,经典越是细细咀嚼越是有味道。

二羊跟大家继续黄帝内经精读,内经文字古奥,初学者实在难懂,二羊继续用大白话来跟大家梳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到底说了什么?并不是天书

以下内容仅仅代表二羊目前的对内经的认识以及看法,不代表中医的看法。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黄帝问岐伯老师:老师这个天有八风,人体经络有五风这都是啥子呢?

岐伯说:这个八风呢如果我们把“风邪”细分开来看的。八风指的是什么呢?八风的解释呢,难经有说,其实是按方位来分的:

东风是“婴儿风”,?西方是“刚风”,

南方是“大弱风”, 北方的风是比较严重就是“大刚风”,伤人的,

西南角是“谋风”,西北角是“折风”,

东北角是凶风, ?东南是“弱风”,

具体的这个八个风,记不住没关系,我只要知道是来自八个方向,你看古人用八卦来定位,来自八个方向的风邪,就叫八风。

八卦八风

那天地之间有的这个“八风”也是后来叫的“八邪”,来自八个方向的邪气。把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气都用“风”来表示。有点类似于现代医学说的细菌病毒这类,反正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当外界的这八风侵入人体,就会侵犯进入人体五脏经络、这就是人体的“五风”,也可以理解人体五种病气。这五种病气在人体,又会有传化和克制。具体怎样的呢?看下文: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这五风,五种病气又会受到四时的影响,什么是四时呢?

四时就是四季:春夏秋冬。

四时配五行,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冬为水、秋为金。于是按五行相克分布,

木克土、春胜长夏,土克水,长夏胜冬,

水克火,冬胜夏,火克金,夏胜秋,

金克木,秋胜春

五脏配五行,四时配五行,这样人体的五脏就跟自然的四季相联系起来了。

自然四季有八风,侵犯到人体,导致人体有病气“五风”

于是自然时间以及人体变化就呈现出以下的规律: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春天时吹东风,这个时候伤风,病在肝,因为肝气在春天旺季,所以先受邪。这东风伤人在颈项,也就是脖子周围。所以在春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把脖子项上那边保护不要受于风。

南风呢生于夏病在心, 病气容易停留在胸肋部,那如果是南边的风吹来的时候,我们要把胸胁的部位保护好。

秋季吹西风,病人受伤在肺,邪风进入位置在肩背风门肺俞穴位。

冬季吹北风,病发在肾脏,邪风进入位置在腰部肾俞穴。

我们再来脑补以下古人认识的四季:

二十四节气

以黄历为准可知,

(木)春季自清明后的十三日至立夏为止共十八日;

(火)夏季自小暑后的十三日至立秋为止共十八日;

(金)秋季自寒露后的十三日至立冬为止共十八日;

(水)冬季自小寒后的十三日至次年立春为止共十八日,

(土)“长夏”一年有四期,每期十八日,在季节交接处。

以上为木、火、金、水,而四季在交换的间隔为中央属土,即为长夏,

由于四季对应人体容易有不同部位受邪气,所以又有以下得病特点: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春季受病最容易从头起病,最容易出鼻血。

夏季受病及于内臓,夏季得病胸胁部胀满不适。因夏日炎热,脏气向外所致之故也;

秋季受病其发在肩背位,秋季生病必成风疟。

这个风疟是什么呢?二羊结合上下文可以得出这个“风疟”是肩背的病。传统医家都说“风疟”是反复发热的疾病。这里我觉得是肩背部反复发作的跟风一样的疾病,例如慢性的肩背反复疼痛等。

冬季受病必中四肢关节,冬天最容易导致肢体寒冷麻痹、四肢厥冷等。

长夏即季节在交替时的中间地带,此为易患脾病的时期,邪风进入位置在背脊十一、十二稚俞穴部位。长夏最容易导致里寒腹泻拉肚子。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所以啊,冬天不运动汗出感受寒邪,春天就不会病在头,例如鼻子出血的病。

春天如果没有感受风邪,夏天就不会有胸肋不适的病。

长夏如果不受湿邪拉肚子,秋天就不会病“风疟”。冬天也不会引起肢体麻痹、厥逆、腹泻拉肚子汗出的病了。

初初读到这段好乱啊,哪跟哪啊?那结合前面的所有铺垫,再结合最后一句再从头来理解一下。

四气

道理是这样的:

1、自然界的四时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从冬天开始,冬天主封藏,藏的是什么呢?夫精者,身之本也。冬天藏的就是这个精。

冬不按蹻,春不鼽衄。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这两句参考来看理解是这样的:冬天不要运动太过(按蹻),这就藏精了,冬天藏精了,所以春天就不会病“温病”,就不会得流鼻血的病。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

同理,后面这两句话结合来理解是这样的:夏暑天是要升发,是要运动出汗,这样就不会得湿气内困的腹泻病。也就是火生土,土生金。秋天也不会得风疟的病。

如果相反,夏暑不出汗,就会导致体内湿气重,引起腹泻拉肚子,到了秋天也会得风疟的病。(火不生土、土不生金)

归纳起来,人在冬季收藏时节不过度运动,消耗体力,则春季来临时必不生鼻衄;春季时保护好颈项不使生病,则夏季来时不病胸胁,到了长夏季则不生洞泄里寒,到了秋季也不会得疟疾,冬天也不会延伸出麻木痹病,下痢而汗失禁不止了。

五行相生

总结:顺应四时,人体五行相生,就不会感受八邪,人体五脏也不会得“五病”。这就是所谓的四季的平脉法,也就是平人(不生病)的状态。


我是二羊,说的是我学医的故事

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