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黄帝内经33:脏和腑的特性

中医的脏腑跟西医说的器官还是有一点点区别,今天读黄帝内经的《五藏别论篇》,之前好几个篇章都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讲人体的咱脏腑,今天看到这篇则从另一个角度,虚实的角度来看人体脏腑。

有别于五脏六腑,人体还有一些特殊的脏腑,他们长的有一个腑的外形(类似管子一样的)但却有一个跟脏一样的内心。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在人体中,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这六种腑,这六种器官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有藏而不泻的作用,有腑的形却有脏的功能,所以叫奇恒之腑。不通于一般的脏或者腑。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个器官,秉承天气而生,就好像天一样健运不停,所以只泻不藏,能运化浊气,所以叫传化之腑。传化就是起到运输、排泄的作用,所以不能久留,久留就成腑实证了。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肛门是为这五脏疏通管理排泄,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代谢后不能久留。如果这个肛门管理不行不是便秘就是腹泻,严重的脱肛。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所谓的五脏,就是可以把精气藏住而不泻的,这个精气越多越好,因为是人体所需的,尽管会满但不会填塞。而六腑,是运化传送废物的,经常填塞的很实,但是不能满,为什么呢?因为水谷这些食物吃进去,胃是实的但是肠子是空虚的,当往下传,肠子实了,胃又空虚了。

所以六腑是实而不能满,五脏是满而不能实。

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六腑满了就会胃胀、便秘、肠子堵塞。如果无脏实了也就是“阴实”长肿瘤这类的东西出来。

人体的脏腑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脏跟腑是一对阴阳的关系,相辅相成。肝胆、脾胃、肺和大肠、心和小肠,肾和膀胱,共同协作。

但是尽管五脏各有不同的个性,但是可以从一个地方来把握,这就是中医把脉的位置,气口。为什么通过摸手腕上的脉可以判断五脏六腑出了问题呢?黄帝好奇的问,我们也觉得神奇。那来看看岐伯怎么说的: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岐伯说胃是水谷的大海,食物的汇集处,也是六腑的源头。五味吃进去,通过胃来吸收精气通过脾运化到五脏,所以气口脉也归太阴。一个是足太阴脾,另一个是手太阴肺。内经也有其他篇章条文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无论水还是谷都是经过胃通过脾上疏到肺,所以在肺脉可以摸到五脏的情况。

肺主气,脾胃主“胃气”组成了脉的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

所以通过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在气口脉的位置。另外,五气从鼻入,藏在心和肺,如果心和肺有病,鼻子可以反映出来,鼻塞不利索等。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凡是要治病,中医来看就必须留意二便,把脉,观察人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判断病情发展。对那些迷信鬼神的人,是不能和他们谈论高深的医理的,而对那些讨厌针灸砭石治疗的人,更不可能和他们讲其中的巧妙。有病不给治疗的人,他的病是不可能治好的,即便勉强治疗了,效果也不是很好。

二羊语:小结这篇讲三个内容:

首先,第一个是脏腑的特性,一个脏是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另一个腑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此外还有据别脏和腑特性的奇恒之府。

其次,为什么可以通过摸手上的脉可以把握脏腑的情况?一个核心的要点是水谷进入胃通过脾运化到肺,再从肺到全身。

最后一点讲到看病的一些三个要点和一些注意事项。在下需要留意二便、在中可以把脉,在上需要看精神和神态。

最后是遇到一些患者需要留意,就是那些迷信鬼神的,不信中医方法和不配合治疗的,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

我是中医二羊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