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怎么办?中医二羊推荐这十大中成药辨证治疗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便秘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可能与饮食过于精细,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嗜食辛辣,结肠运动功能紊乱,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反射减弱,缺少运动,精神紧张、情绪不良,过度疲劳等有关。

便秘患者治疗首先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便秘,然后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证型,采用综合治疗,便秘患者应重视生活治疗,纠正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习惯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

中药治疗需辨证论治,根据证候可分为肠道实热型、肠道气滞型,气虚便秘型、血虚便秘型、肾气亏虚型、津亏血少型。

肠道实热型

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舌红苔黄,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常见的中成药有三黄片、牛黄至宝丸、泻热合剂、大黄通便颗粒、黄连上清片、当归龙荟丸等,注意此类中成药脾胃虚寒者慎用。

1、三黄片:由大黄、黄连素、黄芩组成。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2、黄连上清片:由黄连、大黄、连翘、薄荷、旋覆花、黄苓、荆芥穗、栀子、防风、石膏、桔梗、黄柏、蔓荆子(炒)、白芷。甘草、川芎、菊花组成。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内热火盛引起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色黄。

肠道气滞型

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甚至腹中作痛、嗳气频作,或恶心呕吐,纳食减少,舌苔薄腻。治宜顺气导滞,常见的中成药有木香顺气、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越鞠保和丸、四磨汤等。便秘通软膏外用于肚脐有通便消涨、顺气导滞作用。

3、 枳实导滞丸:由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六神曲(炒),白术(炒),茯苓,泽泻组成。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

4、木香槟榔丸:由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制)、黄连、黄柏(酒炒)、大黄等味组成。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5、越鞠保和丸:由栀子(姜制)、六神曲(麸炒)、醋香附、川芎、苍术、木香、槟榔组成。舒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食郁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痛、倒饱嘈杂、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气虚便秘型

主证: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等。治宜益气健脾,常见的中成药有芪蓉润肠口服液、黄芪颗粒、四君子丸等。

6、芪蓉润肠口服液:黄芪(炙)、肉苁蓉、白术、太子参、地黄、玄参、麦冬、当归、黄精(制)、桑椹、黑芝麻、火麻仁、郁李仁、枳壳(麸炒)、蜂蜜组成。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虚症便秘。

血虚便秘型

主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色淡白,脉细。治宜养血润燥,常见的中成药有麻仁润肠丸、麻仁软胶囊、润肠通秘茶、当归养血丸等。

7、麻仁润肠丸:由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组成。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肾气亏虚型

主证:大便坚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治宜温阳通便,常见的中成药有便秘通口服液、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8、便秘通口服液:由白术、肉苁蓉、枳壳组成。适用于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腹胀、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9、苁蓉通便口服液:由肉苁蓉、何首乌、枳实(麸炒)、蜂蜜组成。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津亏血少型

主证:大便干结,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舌红苔少。治宜滋补肝肾,滋阴潜阳,常见的中成药有润肠丸。

10、润肠丸:桃仁、羌活、大黄、当归、火麻仁。润肠通便。用于实热津亏便秘。虚寒性便秘患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