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医教材

中医学院教材:四大基础课程、方剂、中药、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即五脏一体观。 五脏是人体生命的中心,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生命现象相联系。如: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为五脏之表; 脉、皮、肉、筋、骨五体,为五脏所主;面、毛、唇、爪、发五华,为五脏所荣; 舌、鼻、口、目、耳及二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五脏外华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五脏外华

    三、五脏外华 华,光华,光彩之意。“精明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气由脏发,色由气华”(《四诊抉微》)。色泽为脏腑气血之外荣:光明显于外,润泽隐于内,光明润泽为色之常,在望色中是渭色之有神气。故曰:“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望诊遵经》)。五脏与面、毛、唇、爪、发相关,故面、毛、唇、爪、发的色泽,可以反映五脏气血的盛衰:五脏外华,即“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二阴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二阴

    (六)前阴 前阴,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又名阴器)及尿道的总称。前阴与排尿和生殖有关。 1.解剖形态: 男性的前阴,即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和阴茎(简称茎,又名玉茎、茎物、阳物、阳事、溺茎)。女性外生殖器,称为女阴、子户(包括阴道等):阴道名为廷孔、庭孔、阴户,阴道外口称为阴门(也称阴户)。女性的前阴包括阴道和尿道: 2.生理功能: 前阴具有排尿和生殖功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耳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耳

    (五)耳 耳位于头面部之两侧,属清窍:为听觉和位觉(平衡觉)器官:耳的生理功能与五脏皆相关。而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尤为密切。 1.解剖形态: 耳位于头面部之两侧。为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由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和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组成。耳之外壳称为耳郭,又名耳壳。耳郭前凹后凸:耳郭的游离缘卷曲,称为耳轮。耳轮前方有一与其平行的弓状隆起,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目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目

    (四)目 目,即眼、眼睛,又称精明、命门。眼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组成,为视觉器官。眼又是望诊察神的重要器官。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 1.解剖形态: 中医学认为,目主要由白睛、黑睛、瞳仁、两睑、两眦五个部分组成。 用五轮学说来说明眼睛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成为眼科的独特理论。五轮,为气轮、风轮、水轮、血轮和肉轮的统称。白睛属气轮,黑睛为风轮,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口、咽喉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口、咽喉

    (三)口 口,指整个口腔,包括口唇、舌、齿、腭、咽等。口为脾之外窍,谷、辨五味、泌津液、磨谷食、助消化及出语言等功能。胃之所系。 1.解剖形态: 口,下连气管、食道,为消化管的起始部分。食物经咽至食道,口是饮食物摄入的门户。口唇,又名唇、唇口、飞门,位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两部分。上唇表面正中线上有一浅沟称为“人中”,其中上l/3交界处为人中穴。唇为脾之外候。 2.生理功能 (1)进水谷辨五味: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鼻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鼻

    (二)鼻 鼻,又名明堂,为肺之窍,是呼吸清浊之气出入的门户。鼻与嗅觉有关,也是外邪入侵之门户。 1.解剖形态: 鼻,隆起面部中央,上端狭窄,突于两眶之间,连于额部,名为颓(即鼻根),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孑L,名为鼻孔。鼻孔内有鼻毛(又名鼻须),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颊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名为鼻梁,又称鼻茎、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舌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舌

    (一)舌 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舌象(舌质和舌苔)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1.解剖形态: 舌位于口腔底部,·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谓之舌中;舌之尖部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其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又名舌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为舌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形体-筋骨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形体-筋骨

    (四)筋 筋,在五体中指肌腱和韧带。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在经络学说中,筋为经筋之简称。 1.解剖形态: 筋是联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附于骨节者为筋,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较细小者为小筋,包于肌腱外者称为筋膜。诸筋会聚所成的大筋又称宗筋。“宗筋弛缓,发为筋痿”(《素问·痿论》)。宗筋的另一含义特指阴茎,宗筋聚于前阴,故常以宗筋代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形体-肉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形体-肉

    (三)肉 肉,肌肉的简称,泛指解剖学的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肌肉又称肌、分肉。肌肉外层(皮下脂肪)为白肉,内层(肌肉组织)为赤肉,赤白相分,界限分明,故称。肌肉具有主司全身运动之功。 1.解剖形态: 肉,肌肉的纹理称为肌腠,又称肉腠、分理。人体肌肉较丰厚处称之为胭或肉胭,“胭,肉之聚也”(《类经·脏象类》)。肌肉之间互相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称为溪谷,为体内气血汇聚之所,亦是经气所在之处。大的缝隙处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