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临证,尤重整体观念,任何疾病的治疗,均主张整体着眼,局部着手。
打个比方,董氏奇穴调理脏腑相当于“源头蓄水”,动气针法及归宗针法以毫针通经调气相当于“开渠引流”,刺血针法相当于“清淤泄浊”,牵引针法相当于“定向灌注”. 特别讲究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下足功夫:最特效的穴位、形神兼调的针法、最佳的治疗时机,以期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调动整体的潜能,最定向最集中地冲击病灶,消除局部的疾患。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应对,可操作性强。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本班介绍董氏奇穴最常用的三种针法: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董氏针法操作非常简单,仅用“正刺”、“斜刺”、“浅刺”、“皮下刺”,以及“上转”、“下转”、“留针”等方法,没有那些复杂的操作术式,甚至不去刻意追求补泻手法的操作,而讲究以特殊的针法,激发内在潜能,使补泻过程在无形之中完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董氏针法称得上是至简至易、返朴归真的自然针法,身心并调、形神合一的上乘针法。
(一) 倒马针法
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董氏奇穴有很多本身即是组穴,需要倒马应用。如驷马上穴、中穴、下穴倒马针,正筋、正宗倒马针。十四经穴亦可运用倒马针,如内关、间使同时取穴。倒马针法的应用,是董氏奇穴的独创,临床疗效非凡。
(二) 动气针法
在某个特定穴道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互通应,达到疏导与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好,即可出针;若病程较久,则宜留针。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同时令病人不断活动患处以引气,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气郁、神志病变,则可同时配合按摩胸腹,亦可令患者
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引其
气之义。
(三) 牵引针法
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治疗针,再于患处远端取相关穴道为牵引针,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必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
通而调之,往往立见奇效。
牵引针法,是吾师在董公“动气针法”基础上,参透个人经验体悟,进一步发挥独创而成的一种特殊针法。其临床疗效之卓著,较之前者尤有过之,而无不及。
1、牵引针留针
(1)单穴牵引针法
即杨师最常用之牵引针法。如坐骨神经痛,属足太阳经,主穴取健侧灵骨、大白后,在患侧远端取束骨穴作为牵引针。
(2)双穴牵引针法
如果患处在两条经络之分布区域,或为了加强牵引效应,可在远端设两穴为牵引针。我在临床治疗膝关节疼痛时,主穴取健侧内关,患侧取陷谷、太冲两穴为牵引针,治疗各种膝关节疼痛,尤其伴下肢沉重抬腿无力者尤有卓效。
(3)倒马牵引针法
为加强“穴引其气”效应,可用并列二、三针之倒马作为牵引针。
如足太阳经坐骨神经痛,患侧远端可取束骨、京骨倒马作为牵引针,往往会增强疗效。
2、牵引针不留针
(1)刺络牵引针法
在患侧远端之牵引穴施以刺络放血法。如杨师治疗肩周炎患者,肩臂疼痛,不能上举时,特效取穴如下:患侧尺泽刺络放血,再取对侧肾关为主穴,配以动气针法,止痛于顷刻,效如桴鼓。
(2)自然牵引针法
在某些部位施针后,会影响该部位之活动。为了不影响“动引其气”,而又不失“穴引其气”之效应,施以牵引针法时,随其自然,针入即出不留针,故曰“自然牵引针法”。
如治疗三叉神经痛,患侧取医风穴,祛风止痛,同时作为牵引针“穴引其气”。施针时,随其自然,进针提插捻转,旋即出针,然后取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倒马针作为主穴。行针时,令患者动腭,施以动气针法,即可见效。
?
再如治疗中风偏瘫,取健侧灵骨、大白为主穴,为了加强“穴引其气”效
应,再以阴阳大接经刺法,顺序刺十二经井穴,不留针。一则醒脑开窍,激发兴奋脑之元神,二则“穴引其气”,再配合“动气针法”,让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屡屡可见即刻举臂抬腿之奇效。
(四)机理探讨
高等临床神经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牵引针法”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对躯体施加“两点同时刺激”,产生一种高级躯体感觉现象——知觉延伸。
知觉延伸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等临床神经学特征——引徕效应:同时施与两点刺激后,撤除其中的一点,则此点只保留有痕迹性的刺激而成为“引徕点”,其时,另一个定位觉感知即发生指向于这个引徕点的延伸,直到终止于该
点。具体操作如次:事先在欲施加刺激的经脉以外的某点,预先施以短时间刺激,使该点成为“引徕点”。此后,在原定经脉上施加刺激,则此循经感传在走行的途中,将会离开本经脉而趋向于该引徕点,并以该引徕点为终点。
以上所述“牵引针法”之种种,均是在人体上与患处相关之远端部位取穴作为牵引针,即预先设立了“引徕点”。在主穴行针时,激发的循经感传(显性或隐性)必然指向该“引徕点”,而患处在此两点之间,亦必为经气所过,此乃“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针灸大成》),达到了“引气远入抽病”(《千金要方》)之效。
简而言之,杨氏牵引针法最大的奥妙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体内在潜能,然后最集中最专一地引向患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临床疗效神奇快捷。“牵引针法”真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才是杨氏“牵引针法”的真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