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掌诊要诀归纳

一、董氏掌诊颜色的诊断

????诊视浮起之静脉血管,或诊视部位上的斑点。

色泽

病况诊断

慢性疼痛性炎症。

内脏功能失调,主寒证及虚证。以及循环不良。

慢性疾病或急性黄疸性疾病。

发炎重有邪热。

久病、瘀甚、危症或不治之症。

二、董氏掌诊形态的诊断

1 发病时间:

????浮-疾病初期、病转轻、新病。

????沉-久病、病较重、慢性病。

2 疾病位置:

????气色浅-病在皮肤浅处,主表。

????气色青-病在中。

????气色乌黑-病在里。

3 病势:(依斑点分布情形)

????疏-病较轻。

????密-病较重。

4 病情:

????肉凸起-实证、病较严重。

????肉凹陷-虚证、脏腑功能失调。

????颜色淡-正气虚。

????颜色浓-邪气盛。

三、董氏掌诊之手指与脏腑系统关系

手指

器官

所属系统

拇指

头脑

脑神经、中枢系统

食指

肺、肠、胃

呼吸、消化系统

中指

心脏血管

血液循环系统

无名指

肝、胆

肝胆系统

小指

肾、膀胱

生殖、泌尿系统

四、董氏掌诊之手掌纹与生理系统关系

掌纹

生理系统

生命线

消化系统

智慧线前端与生命线交接处

呼吸系统

感情线

血液循环系统

婚姻线

生殖泌尿系统

拇指近端指节纹处

排泄系统

人身上任何一个地方痛,都在手指上有一个压痛点。

????头部痛就去手拇指上压,就会找到一个很痛的点。上肢的疼痛会在食指上有一个压痛点。背部,腰部痛,就找中指上的找。肚腹疼痛就在无名指上找。下肢的疼痛,就在小指上找。一般左边痛,在右手指找,右边痛去左手指找。

????找到后就用力掐几下,针刺也可以一分钟之后,疼痛就可以消失。

?

董氏掌诊及其相关应用

??"董氏掌诊"氏正确的诊断,并对症施针,即有良好的效果。在诊断上除了四诊八纲外,"董氏掌诊"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然后考虑应在那些穴位下针,或在穴位附近是否有反应现象,而用三棱针,灵活应用,即有良好效果。
说明:
1、察看掌上浮起之静脉管(筋脉),色青者主寒、主虚;青黑愈甚,病则愈重。颜色红、紫红主热、主发炎。
2、呈青色之诊为多,多青多病,多黑久痹。
3、肉软内陷者属虚。
4、掌背三焦经上,中白、下白一段诊脾,凹陷为脾虚。
5、掌外缘(尺侧)小肠经上现青筋或肉软内陷为肾虚。
6、生命线靠鱼际侧缘上段青黑主内伤、久年胃病、胃溃疡、下段青黑主十二指肠溃疡。
7、大拇指掌连接处附近为外感胃病。
8、生命线靠手心侧属肺,青筋浮起主肺虚。
9、虎口色青主妇女白带;色紫为慢性发炎。
10、手腕内侧为妇科病,红筋主发炎,青筋主寒、主血虚。
11、胃下垂区青筋浮起为胃下垂、色愈青胃下垂愈甚。
12、脾肿区见青筋主脾肿腹胀。
13、二、三尖瓣至肝区(标有*记号附近)、同时出现深青黑色为死诊,董先生名谓"生死关",为不治之症。
14、掌中气色浅病在表,色青病在中,紫青或灰≡诶铩
15、掌中气色浮新病,气色沉者久病,肉陷者虚弱,无病呈粉红色充满光泽。
16、血脉(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手掌粗糙则不易鉴別。
17、血脉(络脉)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帽浴
18、其它诊断秘诀:
(1)、指象:指侧有脉,主病在阳;青筋串指节主血毒病深,故应重剌络放血。
(2)、下肢下侧:凡青筋多者,主血气病、胃经病。
(3)、足背外侧:凡青筋多者,主血毒病、肠痛。
(4)、膝盖:有青筋者,主内肠血毒病,其重者,主半身不遂预兆
(5)、委中附近:有青筋者不是痔疮,就是腰酸背痛。
(6)、尺泽:见青筋易发气喘。
(7)、曲泽:见青筋易发,主心脏痲痹。
(8)、郄门:见青筋或肿胀,主心脏病变。
(9)、四花上穴:右脚有青筋密布,主肝有病变,左脚主肠胃。
(10)、上腹部:见青筋交错,系肝硬化末期。
(11)、胃仓穴及京门穴:有压痛点,有胆结石病变。
(12)、脾俞及胃俞穴:右侧有压痛点,有胃溃疡病变。
(13)、风池:有压痛点为病毒感染。
(14)、百会:压诊现凹陷,为血压亢进,神经衰弱病变。

董氏奇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有数个,若患者掌上的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为肺经通过,针此两穴必显效;若掌诊肾区形色反应异常,当取中白、下白两穴。而肝虚、心弱所至的坐骨神经痛,取穴当有所不同

??董氏掌诊,其奥妙之处在于其诊断结果并非仅指所患何病,用于定位诊断时,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病机辨证,根据辨证进行施治,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今以"三重穴"为例,加以说明 :

 

 

穴名 一重穴 二重穴 三重穴
定位 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 在外踝骨尖直上五寸向前一寸,即一重穴直上二寸。 在外踝骨尖直上七寸向前一寸,即二重穴直上二寸。
主治 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颜面神经麻痺)、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癌、脑膜炎。喉炎、脾肿大、脾脏炎、大颗青春痘,以及各种良性、恶性肿瘤之常用董氏要穴之一。
针法与应用 针深一寸至二寸。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时下针形成倒马针法,为常用来治疗上述各症之针法。临床上可使用三稜针点刺,以放出黑血,效佳。三重穴具破气行血的功效,故可为各种肿瘤之配穴。

 

【一重穴】


一重穴:
穴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脾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三棱针点刺出血。
二重穴:
穴位:在一重穴上二寸,其余同略。
三重穴:
穴位:在二重穴上二寸,其余同略。
三重穴是组合穴,包括一重穴、二重穴与三重穴,由三个穴位组合而成,通常所称三重穴是指三个穴位而言。


??????穴位之探讨:依照一重穴的部位是在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这不是说"董氏奇穴"某些穴位的范围是仅限于某一点,"董先生曾说某些穴位的面积有邮票那样大,针在邮票中心有效,针在邮票旁边也是一样有效的,不可拘泥于一点或豆大的一小块面积"。三重穴的穴位是在外踝上三寸至十二寸,亦即在腓骨与胫骨之带状地带,在此范围内下针是都有效的。所以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下针的地方要常常换,不要老是扎在同一个地方,易使病人产生对针灸的恐惧感,至于扎在腓骨或胫骨上,则其效果就很差了。
???????解剖:在这里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脾神经"、还有"正中神经皮下浅枝"、"眼神经"、"胃神经"等等,这些解剖名词与一般针灸之解剖名词有别,也与西医人体解剖学上的名词不同。因为"董氏奇穴"是将人体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而将六腑并入五脏中,如肝合胆、心合小肠、脾合胃、肺合大肠、肾合膀胱、子宫、脊髓、脑,以五脏列入解剖之中,其中有一穴属一脏者,也有一穴属数脏者,都分别予以详细列出。所以"董氏奇穴"的解剖部份,实际上包括了该穴与某一脏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该穴之主治与那些脏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譬如通关穴属心之神经,则其主治大多偏向于心脏或与血液循环有关之病症,故其解剖着重于作用之分类,与反应区的显示,而非一般人体之解剖学。


???????主治之探讨:大体上说"董氏奇穴"每一穴位之主治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大多系董先生亲自以该穴治疗过这些疾病。事实上某些的主治列举似乎太保守了,还可以治疗其它的疾病。今以三重穴的主治虽列举为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眼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脑瘤、脑膜炎等。又根据本人经验,对中风、三叉神经痛、舌强难言、肩关节痛、上臂痛、手腕痛、脑震荡后遗症及意志力不集中等病症,都有十分良好的疗效。在这里特别强调,治疗以上病症时,三针同时下针即有良好疗效,不需另行配针。
???????手术深度之探讨:针深一寸至二寸,事实上下针的深度一定要够,对小腿特別粗大的病患甚至可超过二寸,不可拘泥于酸、胀、麻的针感就停止,这样疗效就很有限。同时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不要捻转进针,可以挿进。


???????动气针法:当医生下针后,应请病人在病灶处,用各种方法促使气血流通。譬如三叉神经痛的病患,当医生在三重穴下针后,病人即在疼痛的地方用手按摩,随着疼痛减轻,按摩的力量随之加重,按摩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由脸部到头甚至到后脑。考虑用梳子梳头,其疗效较用手按摩为佳。或者请病人吃口香糖,这样既可松驰病人紧张情绪,减少晕针及减轻病人痛苦外,同时由于病人在患侧不断咀嚼口香糖,使病灶深处之骨骼、肌腱等不断运动,促使气血流通,有利于疾病早日痊愈。


???????禁忌:在吃中药或针灸期间,医生们常请病人要注意那些事情,不能吃那些东西,最近西医也有这种趋势。而"董氏奇穴"禁忌食物特别多,

  • 计有水果类:木瓜、西瓜、香蕉、芒果,蔬菜类:芹菜、空心菜、酸菜、苦瓜、白萝卜、茼莴、辣椒、小白菜,
  • 豆类:绿豆、花生、芝麻,鱼类:沙鱼、甲鱼、鲫鱼、无鳞鱼、虾、蟹、牡蛎,
  • 肉类:牛肉、鸭肉、鹅肉、猪脚、猪头,蛋类:鸭蛋,
  • 油类:麻油、花生油,饮料类:酒、咖啡、茶及冰冷饮料等。

以上禁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你们在针灸时,依照中医理论及经验,决定患者在针灸期间禁忌那些东西,如皮肤病患者应禁吃水产食物,筋骨伤痛者应禁食香蕉、花生、鸭肉等。

????????左右三重穴疗效之比较:通常"董氏奇穴"是"上病下治、左病右医",左右穴位疗效也以健侧穴位较病侧为佳,但是三重穴为例外,左侧三重穴的疗效,较右侧三重穴为佳,即使毛病在左侧,亦以针左侧为佳。

????????针好一种病可否马上针第二种病:通常"董氏奇穴"一次以针治一种病为原则。针好一种病后,不可马上再针第二种病,尤其是先治上病接着治下病,或先治疗左边再治右边的病,其不良反应往往很快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