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原文&译文-天人解

天人解翻译

四圣心源卷一
  [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翻译】在以前黄帝那个时期,黄帝向岐伯咨询一些生命道理,写成了《黄帝内经》,以探求天人之间的奥妙。黄帝说: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身上也同样适应。同理,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不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怎么能知道人的生长规律!
自从秦越人(扁鹊)、张仲景之后,再也没有如《难经》《伤寒杂病论》这样伟大的秘籍经典传世,有些医学至理也没有传下来。叹息作为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的那些道理幽深渺茫,深不可测,在天地之间,不能窥测它的本源,亲身努力去追寻,也解不开其要旨。人有意想不到的病,医生也缺乏不死良方,庸医伤人,犹如乳虎和苍鹰。痛哀那些病死的人,常常想我的同门朋友,作《天人解》。

{解读}黄元御写《四圣心源》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医生没能够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道理,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都有征兆,同理,在自然界的现象在人体也有反应,作为医生应该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从而用来指导治病,这样就会减少很多枉死的人,很多疾病也会得到适当治疗。所以黄师说:“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阴阳变化

[原文]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翻译】宇宙的初期是个混沌的世界,然后盘古开天地,所以有了阴阳。气包含阴阳,所以有清有浊,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清浊的合理演变程度是通过五行的微妙平衡来实现的。阴阳之间是中气,就是土啦,这是阴阳升降之枢轴。
枢轴运动是清气从左上升,上升为火,浊气从右下降,下降为水。化为火就发热,化为水就是寒。升到一半的位置还没有形成火为木。木气是温性的,上升不停歇,积累了温就变成火。降到一半还没有形成水为金。金的气是属凉的,降而不停止积累起来就成寒症,化为了水。
{解读}所谓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金木水火围绕中土循环。

[原文]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翻译】木、火、金、水是四象。四象就是阴阳变化在升降中的表现,阴阳就是中气的盛衰消长。分开看就是四象,合起来就是阴阳,其实都是中气的变化罢了。
天地的四象轮转是一年一个周期,阳气的上升是在每年的夏至之前,阴气则从夏至之后开始下降。阳气升了一半就是春天,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是夏天,阴气降到一半就是秋天,阴气达到最盛就是冬天了。春天开始生发夏天生长是木气和火气,所以春天温暖夏天热;秋天是收获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是金和水气,所以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土没有固定的季节性,四季中每季的最后18天土气旺盛,而农历的6月份是土最旺盛的时候。土加上金木水火四象就是五行。
{解读}象,就是现象。这里是讲天地大自然的运转规律。人体的四象应指肝、肺、心、肾四脏。
五行生克

 [原文]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翻译】五行生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生克,乃是从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性质和机能变化而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成为一种阐释事物系统结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理论方法,已经不是指五种事物的本体了。
{解读}相生相克指的是抽象了的气,而不是事物的质的本体。比如,肾为水气具有生肝木气的作用,但并不是肾能够生肝。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原文]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翻译】天地的定位是北方寒冷,南方炎热,东方温暖,西方凉爽。阳气在东方升发,温暖之气变成春天,升到南方,炎热之气则变成夏天。阴气在西方降下,凉爽之气变成秋天,降到北方,寒凉之气则变成冬天。春天温暖之气生夏天炎热之气,夏天炎热之气生秋天凉快之气,秋天凉快之气生冬天寒冷之气,冬天寒冷之气生春天温暖之气。土为四象的根源,实际上包含了四象。说火生土,因为六月火之当令之后就是土气。六月湿气盛,湿是土之气。其实是水火相交蒸化才变成湿气。六月的时候,火在土的上面,水在土的下面,寒凉之气与炎热之气互相逼迫湿气就生出来了,湿气是水火相交产生的气。土的方位上在西南,南方热而西方凉,所以叫火生土,土生金,说的是土的运化之功。
[原文]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翻译】五行相克是因为制约相生太过。木气的性质是发散,用金气收敛,这样木气不至于过分的发散;火气的性质上升发热,用水气收伏,这样火气不至于升的太热;土气的性质迟滞湿润,用木气疏散,这样土气不至于湿润太过;金气的性质收藏敛下,用火气温煦,这样金气不至于收敛太过;水气的性质潜降润下,用土气渗漓,这样水气不至于润下太过,这些都是五行气化自然而然的精微神妙。
藏腑生成

[原文]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翻译】人与自然相互参证。阴阳开始建立基础,于是有了生之初气,生之初气为人身体的太极。生之初气开始生成的时候,美好与恶俗、清新与污浊混杂在一起是不一致的,厚重淡薄完美缺陷道德与规范也不是一样的,后天的聪明愚蠢、长寿夭折、地位高低、富贵贫贱全可以判别出来,这就是先天五行之气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决定了一生命运的缘由。
{解读}人和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神秘又不言而喻的普遍联系。一、人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产物。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一为无机环境,包括天文、气象、地形、土壤、水文;二为有机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三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即社会环境。前两种环境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三、人体和自然界有着共同规律。《内经》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不仅共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而且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多相互通应的关系。

[原文]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翻译】生之初气里面包含了阴阳,阴阳之间含有中气,中气是土。土分别叫戊土和己土。中气左旋叫做己土,中气右转叫做戊土,戊土是胃,己土是脾。己土向上升,阴气上升变化为阳,阳上升到左边是肝,上升上面的时候是心;戊土下降,阳气下降变化为阴,阴下降到右边的时候是肺,降到下面的时候是肾。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中间含有戊己之土,这是人的五行。
{解读}阴和阳是构成“活”人体的基础,所谓“阳化气,阴化形”,也就是说阳是人体无形的生命机能,阴是人体有形的物质构成。阴阳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没有阴这个物质基础,阳不能存在;没有阳的机能,人也就成了一具死尸。由阴阳而又派生出五脏六腑,精气学等等。

 [原文]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翻译】五行之中又可以分阴阳,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肾是癸水,膀胱是壬水,心是丁火,小肠是丙火,肝是乙木,胆是甲木,肺是辛金,大肠是庚金。五行之中火分君火相火,五脏之中,有心主管相火之阴,六腑之中,三焦主管相火之阳。
{解读}君火就是上面说的心和小肠。相火就是心包和三焦。心主就是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