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18.桂枝新加汤的脉沉迟及人参选用的种类
血管里是营气外面是卫气,一个人发汗后,也没什么其它大病,为什么会脉沉迟而身疼痛,像刚才说干姜附子汤时,下过之后又发汗,人身体的屋顶掀掉了,只剩下少阴撑,一般发汗后,汗水出去,卫分会变得比较干燥,因为水流失了,脉沉迟,迟脉在这条不太有意义,因为迟脉每分钟的跳动次数比较少,但是这一个汤证,其实不是针对迟脉,它的脉其实是缓脉加涩脉,也就是这个说这个脉不一定会跳得比较慢,但是脉把起来有点温吞吞,这种温吞吞的脉严格称缓脉,动得那么不流利,有涩脉的感觉,迟脉会有缓脉跟涩脉的调子,手感上来讲,就会觉得跳得有点拖泥带水,所以总的来讲会有迟脉的感觉。
一个人为什么脉会沉迟?通常这种人是营血之中,营分里的血或水分不够,发汗之后伤了津液,所以营分要供应卫分津液的能力,还没有恢复,卫分的津液要从哪里来?从营血来,营血的津液从脾胃吸收,所以当营血的津液不够时,太阳表的卫分就跟脾胃求救,帮身体吸收水的是脾脏,帮身体排出水的是肾脏,当然是要向脾脏叫救命,当向脾脏求救时,脉就沉迟,这是属于太阴病的脉像,另外一方面,脉沉迟是表示营血的营分太寒或津液不够的现象。
为什么津液不够,身体会痛?
人体表面看不见的能量的大河流称之为经络或经脉,但是经络经脉以外的地方,人体就没有生命能在流动了吗?其实还是有,这些比较分支小的生命能,中医书里称孙络(音逊络),就是低一级的小分络,在这里本来是有很多的能量在流动,而人体的气的流动是需要水当它的媒体,所以人体的气跟水是很难分开的东西,当营分不能供应足够的水分时,孙络流动就会不通,这不通就跟摔跤瘀青的地方,或长脓包发炎的地方会痛一样,因为气血被淤塞住了,都是不通则痛。
这个病是告诉我们要如何让营分能够把津液补充到卫分,这是一个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前面的干姜附子汤是如何补充卫分的阳气,而桂枝新加汤是补充卫分的津液,因为要从营分把津液送过去,所以是以桂枝汤当底子,从太阴开太阳的路子,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所以不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送不了津液过去,但桂枝汤要送津液,要加补充津液的药,加了人参(张仲景津液不足就用人参),这个证状比较有效应该是西洋参,不然就用东洋参,党参效果差一点,红参就没用,粉光或东洋参是人参中比较能补充津液的,一般比较不用那么计较,党参也可以,加两倍,但生姜要加多,
因为桂枝能够携带的药性是在营分也就是脉管之中流动,用生姜才能分叉出去,在桂枝汤的结构加了人参去补充津液了,接下来要开津液能够到卫分,所以生姜要多一点,才能开出去,其它的芍药甘草大枣的作用是一样的,这里宋本是芍药加成四两,而桂林本芍药不放,这个差别,并不会造成药性的太大影响,因为各有意义。
桂林版不加芍药的意义,因为桂枝往外开,芍药往里收,这是基本结构,如果桂枝往外开时,已经背负了人参,芍药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参是一个跑得很慢的药,桂枝扛了三袋水,根本不需要芍要来收它,而且桂枝向外冲的力道,由于生姜加量了,都会分消掉了,它还没走到底,旁边就已经漏光了(就像有条穿孔的水管),所以桂枝到最后也没什么冲力,不需要芍药来收它,因为桂枝已经担负了人参的重量,又有生姜来分消它,所以桂枝的冲力,不用芍药来收它,这是直接以补充卫分的津液所需要的。
宋本芍药加到四两也OK,因为加了芍药也不会完全让这药没效,只是加了芍药(芍药能把静脉血收回来,芍药让血回到肝脏来养血),加了芍药的版本,就很适合用在女人月经之后或生产后的「身疼痛。脉沉迟。」,但手脚冰冷是附子汤,以这样的前提来看待它,如果新加汤证是发生在月经之后或生产后,因为产后如果受点风寒,有可能会变成这个证,因为当月经之后或生产后,会有血虚的状况,血虚的状况,会让血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津液,所以要用芍药加强养血的效果,这是对的,所以月经之后或生产后的新加汤证,通常是加芍药。
而一般的感冒的辨证点,如果辨出是新加汤证,可以用不加芍药的版本。一个人营血不足,津液太少,不可以加地黄来滋阴,因为加了地黄(地黄是连麻黄都可以束住的药)生姜就出不来了,所以不是滋阴药都可以用,只是要把一点点的血中之水开到卫分,张仲景就做了一个桂枝新加汤,像这样细微的医术,看《伤寒论》会让人惊讶,处理人体处理到这样,这是蛮惊人的。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