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刺齐论
素问·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 ...
素问·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 ...
走在学中医这条路上,总有很多的诱惑。什么诱惑呢?譬如无数前辈都苦口婆心告诉我们要学好中医经典啊,同学们也都表示认同,“嗯是啊!”但是学着学着,我们就又把经典放一边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诱惑太多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学经典需要静心、沉静下来才能学进去。但这个时代教会我们是要求更快的方法,你不这样“快捷”似乎就会被这个时代淘汰掉。 再一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刺要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淅淅然寒慄。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脉解 太阳所谓肿腰(月隹)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月隹)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瘖者,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大奇论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奇病论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病能论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厥论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痿论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痹论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