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判断人体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判断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中医对于健康有非常明确且详细的判断准则,但对于大众来说,更有必要提供一些实际且方便的观察项目。因此,这里列出七大生活原则,可供大家自己判断健康状态。以便防微杜渐,及早治疗。 第一个:一觉到天亮。 这是心气平衡的表现。心主神,白天要工作,神当精神则精神,夜里要睡觉,神当潜藏则潜藏。但神的表现正常还要求五脏六腑都协调才行。那些睡觉有问题的人,都是神病了。或是心肾不交,或是胃 ...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判断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中医对于健康有非常明确且详细的判断准则,但对于大众来说,更有必要提供一些实际且方便的观察项目。因此,这里列出七大生活原则,可供大家自己判断健康状态。以便防微杜渐,及早治疗。 第一个:一觉到天亮。 这是心气平衡的表现。心主神,白天要工作,神当精神则精神,夜里要睡觉,神当潜藏则潜藏。但神的表现正常还要求五脏六腑都协调才行。那些睡觉有问题的人,都是神病了。或是心肾不交,或是胃 ...
阴阳的关系 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的关系问题,这也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上述这个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述,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基本上将阴阳的主要方面包含进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的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 ...
二十四、肠痈 即阑尾炎。多由阑尾腔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 主证:初起脘部或绕脐作痛,旋即转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腹皮微急,右腿屈而难伸,并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苔薄腻黄、脉数有力。甚则痛势剧烈,腹痛拒按,壮热自汗;脉洪数。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一般每日刺1-2次,重证可每隔4小时针刺1次。 处方: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十二经脉 十一、足少阳胆经(共44穴)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腋部 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阴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 ...
(一)舌 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舌象(舌质和舌苔)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1.解剖形态: 舌位于口腔底部,·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谓之舌中;舌之尖部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其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又名舌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为舌 ...
(三)肉 肉,肌肉的简称,泛指解剖学的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肌肉又称肌、分肉。肌肉外层(皮下脂肪)为白肉,内层(肌肉组织)为赤肉,赤白相分,界限分明,故称。肌肉具有主司全身运动之功。 1.解剖形态: 肉,肌肉的纹理称为肌腠,又称肉腠、分理。人体肌肉较丰厚处称之为胭或肉胭,“胭,肉之聚也”(《类经·脏象类》)。肌肉之间互相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称为溪谷,为体内气血汇聚之所,亦是经气所在之处。大的缝隙处 ...
奇穴 三、背部穴 (1) 定喘 Dìngchuǎn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解剖] 在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头半棘肌中,穴区浅层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颈神经后支的肌支、副神经和颈横动脉、颈深动脉分布。 [主治] 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2) 夹脊 Jiájǐ [定位] 在 ...
第七节 三焦辩证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传变规律特点而总结出来的。 一、三焦病证的分类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焦 ...
一、脑 脑,又名髓海、头髓。在气功学上,脑又称泥丸、昆仑、天谷。脑深藏于头部,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 (一)脑的解剖形态 脑,位居颅腔之中,上至颅囟,下至风府(督脉的一个穴位,位于颈椎第1椎体上部),位于人体最上部。风府以下,脊椎骨内之髓称为脊髓。脊髓经项复骨(即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下之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髓。脑与颅骨合之谓之头,即头为头颅与头 ...
第一节 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