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入门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七、足太阳膀胱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七、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五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五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即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侣山堂类辨》)。心、肺、脾、肝、肾五脏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变化,但脏与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不单是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这种互相联系和具有内在规律的认识是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胃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胃

    二、胃 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连食道,下通小肠。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一)胃的解剖形态 1.胃的解剖位置: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腔称为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贲门上接食道,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第二节 气-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第二节 气-运动

    四、气的运动 (一)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者有枢机、枢要、关键之意。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故称气的运动为气机。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就是气的交感作用。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人体的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三节 奇恒之府-女子包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三节 奇恒之府-女子包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第三节 奇恒之府-女子包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血脏,位于小腹正中部,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有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一)女子胞的解剖形态 女子胞,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 (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月经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小肠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小肠

    三、小肠 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与心相表里,属火属阳。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1.小肠的解剖位置: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接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为表里。 2.小肠形态结构:小肠呈纡曲回环迭积之状,是一个中空的管状器官。“小肠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第二节 气-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第二节 气-分类

    五、气的分类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多宗“气本一元”之说。如喻昌认为“气有外气,天地之气也;有内气,人身之元气也。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得其和则为正气,亦为真气。但真气所在,其义有三,曰上、中、下也。上者,所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养营卫也;下者,气化于精,藏于命门;……人之所赖,惟此气耳”(《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①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②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膀胱

    五、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1.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在脏腑中,居于最下处。 2.膀胱的形态结构:膀胱,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溺窍。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二十、面瘫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二十、面瘫

    二十、面瘫 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 1.主证: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晴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少数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2.治疗: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