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入门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辩证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辩证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呕吐(附:呃逆)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呕吐(附:呃逆)

    五、呕吐(附:呃逆) 主证:寒客胃脘、时吐清水或稀涎、进食则吐、苔白脉迟、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热蕴则为多食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口渴、喜寒恶热、便秘脉数苔黄、痰饮蓄,多见胸痞眩晕、呕吐痰涎、或见心悸、苔白脉滑。宿食不消,则见脘腹胀满或疼痛、食入更甚、暧气食臭、便秘矢气、苔厚腻脉滑实。肝气横逆,多见胁痛呕酸、脉弦。胃气虚弱,则呕吐时作。食不甘味,纳少,便溏、神疲、脉弱、苔薄腻。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 ...

    阅读全文

  • 中医入门第一步识阴阳

    中医入门第一步识阴阳

    认识阴阳   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的这段话对阴阳作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   我们做任何学问,尤其是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而阴阳是天地之道; ...

    阅读全文

  • 《中药学》教材

    《中药学》教材

    中医教材–《中药学》 总论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利水渗湿药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六章 祛风湿药 第七章 理气药 第八章 活血祛瘀药 第九章 止血药 第十章 消食药 第十一章 驱虫药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 祛寒药 第十四章 开窍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安神药 第十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发病、防病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发病、防病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 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目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目

    (四)目 目,即眼、眼睛,又称精明、命门。眼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组成,为视觉器官。眼又是望诊察神的重要器官。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 1.解剖形态: 中医学认为,目主要由白睛、黑睛、瞳仁、两睑、两眦五个部分组成。 用五轮学说来说明眼睛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成为眼科的独特理论。五轮,为气轮、风轮、水轮、血轮和肉轮的统称。白睛属气轮,黑睛为风轮,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手少阳三焦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第四、五掌骨间,沿腕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经肘尖沿上臂外侧达肩部,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络心包,过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至额角,再下行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第二节 基本病机之气血失调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第二节 基本病机之气血失调

    三、气血失调 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病必然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影响到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总是通过脏腑生理机能的异常而反映出来。由于气与血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病理情况下,气病必及血,血病亦及气,其中尤以气病及血为多见。 气血失调的病机,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不仅是脏腑、经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脾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脾

    三、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解剖形态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2.脾的形态结构: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