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羊:黄帝内经两千多年的智慧,得之不易,今人不珍惜
我是中医二羊,一名中医,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追随唐代启玄子王冰“修仙寻道”,这梦从“三圣”、“三坟”开始。 相传上古留下三本智慧之书《三坟》,被古人奉为传世宝典,为伏羲、神农、黄帝所作,而伏羲,神农,黄帝这三位“大神”也叫天皇、地皇、人皇。所谓《三坟》的“坟”看上去很奇怪,其实就是“墓葬”的意思,在竹简还没出现之前,上古时候的人用土来作书。 这其中的黄帝之书就是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 传说 ...
我是中医二羊,一名中医,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追随唐代启玄子王冰“修仙寻道”,这梦从“三圣”、“三坟”开始。 相传上古留下三本智慧之书《三坟》,被古人奉为传世宝典,为伏羲、神农、黄帝所作,而伏羲,神农,黄帝这三位“大神”也叫天皇、地皇、人皇。所谓《三坟》的“坟”看上去很奇怪,其实就是“墓葬”的意思,在竹简还没出现之前,上古时候的人用土来作书。 这其中的黄帝之书就是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 传说 ...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 肤生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血气乃行”,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精骨皮肉筋脉”的生长过程。我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 “阴阳相交,万物乃生”人 的生长过程,首先是由“天一生水,地六承之”。 天为阳,“一”为单数代表阳精,"地"为阴,“六”为偶为阴数,正所谓"阳施阴受,男女云雨”之事,男精、女卵“两精相搏”交合成孕。这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咳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 ...
中医总是说阴阳,黄帝内经前几个篇目也反复讲,翻来覆去的讲。二羊继续读黄帝内经。今天读到的是《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人体为何什么会感受外邪而生病呢?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强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道理,总结起来无非阴阳两字。阴阳两个字说起来很抽象,但放到人体具体实处其实又不难理解。天人合一,先要明白天分阴阳怎么的才来看人体的阴阳。 那自然的“天”怎么分阴阳呢?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 ...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017年八月一日 星期二 晴 去年的三月份,重读中医经典,细细过了一遍伤寒论,以一种自己慢慢咀嚼的方式。也就差不多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伤寒论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读的是静心,慢慢思考与熟悉原文。 中医经典我相信细细的读,慢工出细活,大神们有大神的读法,小白有小白的读法。 从今天去,我又要细细的过一遍黄帝内经了,给自己第一个五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太阴阳明论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月真)满闭塞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经脉别论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脉解 太阳所谓肿腰(月隹)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月隹)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瘖者, ...
素问·针解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 ...
反复的读黄帝内经有一个感触:内经的条文摆在那,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只需要我们静静的去读,去体会它讲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它说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许在读的过程中有一些词汇我不太懂,许多的条文也不都明白,但是读熟了之后,突然有一点我就有一种感觉,原来内经讲的是这么一回事,天地自然确实是这样的。那些原文根本不用解释,凡是翻译或者解释都有一点多余。 自己明白了,但有时用我自己的话却怎么都讲不 ...